“质量”是生存之本和发展之道。2024年9月,学院院长金伟娅围绕“质量文化”明确提出,要做强内功、以人为本、紧跟母体、融入绍兴、内涵发展,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生态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生态体系、“百花齐放”的文化生态体系、“共建共享”的可持续资源生态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四大体系,为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流的应用型大学而继续努力。二级学院是高校办学的主体,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推出“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二级学院院长说”专栏,由二级学院院长围绕“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话题畅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畅想二级学院的探索与实践,激发全院师生进一步锚定目标、勠力同心、铆足干劲、砥砺奋进,积极投身应用型建设实践,以实际行动献礼学院本科办学25周年,不断续写之江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篇章!
本期邀请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鲍雨梅,从人才培养品牌化、科学研究特色化、师资队伍团队化等三方面出发,分享机械工程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体会和思考。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鲍雨梅: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推进机械工程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机械工程学院始终秉持坚定的政治导向,致力于内涵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职责,在学科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和学生就业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办学实力。
学生为本,产教融合,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品牌化
机械工程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立院根基与核心要务,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直面75%省外生源及省内招生分数偏低的现实挑战,精心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播、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化“立德-传道-笃行”并重的“师生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以新理念与新方法融入新工科建设,稳步推进人才培养品牌化。
探索多元育人共同体,思政融入培养全过程。专业教师、班主任与辅导员分别与学生组成学术共同体、关系共同体和成长共同体。通过党建铸魂、党员领航、课程思政、课外科技、班风学风营造以及情感纽带构建等方式,增强师生黏度,营造优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力。将思政工作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新生入学之际,借助“开学第一课”等始业教育环节,让学生对专业“因了解而热爱”。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巧妙融入爱国主义、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毕业典礼上,开展“工科毕业生誓言”集体宣誓活动,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深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学融入产业新需求。机械工程学院围绕“建强一流、建好新工科”的专业建设思路,积极探索传统专业新工科融入改造与课证岗三元共生模式,开展校内外联动、多基地协作的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实践。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入调研机械装备等重点行业及新材料新结构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增设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融入学科发展前沿成果。同时,与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坚持引企入教,扩大“一课双师”队伍规模,将企业实践引入课程案例分析,探索生产现场授课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企业需求,助力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步提升。
强化两实一赛一体化,创新融入实践新架构。机械工程学院将实验教学、实习实训与学科竞赛有机融合,构建校内实验实践环节与校外实践基地,以赛促学,架构实践新体系,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校内优化建设实验室与实训中心,开展基础训练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以及智能制造综合实践四个层次的实验实践环节。校外实践基地中,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沉浸式实习,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与生产,体验企业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积极组织并全方位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其专业学习与研究探索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意识。
聚焦重点,突出转化,深入拓展科学研究特色化
机械工程学院以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及重点战略为引领,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学科结构,以智能制造为主攻领域,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应用与社会服务。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做大优势,强化特色。
服务中小企业,重视成果转化应用。机械工程学院聚焦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对接行业产业,与众多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揭榜挂帅等项目合作,为企业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与技术支持。进一步强化成果积累与培育,注重科研成果推广落地与转化应用,鼓励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促进地方经济产业升级,在服务地方产业上形成强大影响力。
凝练科研特色,提升立地科研能力。机械工程学院围绕智能制造主攻领域,整合母体和师门优势资源,凝练出数字化设计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装备与系统等三个稳定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科研方向。积极与企业共建研发基地、博士创新站和联合研发中心,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充分利用企业资金、设备和市场资源,汇聚校企各方优势力量,提高承接校地科研尤其是大项目的能力。
汇集资源,引培并举,持续深化师资队伍团队化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支撑。机械工程学院采用“学院-系-教研室”管理模式,坚持内培外引,持续深化师资队伍团队化建设。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构建“领雁导师”团队,通过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到企业参与工程项目和博士后培养,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专家来校讲学和交流,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同时多方出击,汇集资源,持续引进优秀博士和兼职高水平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为学院发展注入新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机械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承守正穷理院训,踔厉奋发,沿着“创一流机械专业、育智能制造人才、研智能装备系统”的发展路径,为早日建成一流的区域性应用型学院而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