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2921班校友,云南校友会会长,云南安宁荣汇源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宁印象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不知道,在那个年代,摔掉一个铁饭碗需要多大的决心;我不知道,自主创业,走出分配需要多少勇气。”1996年,张诚毅然放弃了分配的工作,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创业之旅。“我们是云南省第一批做花草种植的,一干就是十年。后来,一个偶然机会,我又做起了矿石贸易,直到2016年。现在我开始转型做酒店,做餐饮,做的也还可以。”张诚如是说。
走过十年,他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成为了如今的云南安宁荣汇源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提起该如何创业,如何解决创业中所遭遇的困难,有三次创业经历的张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表示,他今日的成功,离不开母校的栽培,大学时代的生活、学习,是他创业路上的无价珍宝。“在学校学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帮助很大。”没有成功不需要经历挫折,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之江精神”就是他攻坚克难的最佳武器。
1996年,张诚和朋友们开始做花草种植,可喜的是这份事业很快就步入了正轨,他也有了些小成绩。可惜2000年初,一场霜寒,把所有的花都冻死了,这4年的努力,就这样瞬间归了零。那个时候,他刚满24岁。他说,自己还年轻,一切都还有机会,都还来得及,很快他就调整好了心态,满怀信心地再奋斗。这以后,他还遇到了很多挫折,也走了许多弯路,但是尝过失败,经历过风雨,一切都会过去,他觉得这些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更好地创业。”
张诚就是这样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2016年,他又跨行做起了酒店和餐饮。他说自己还是“这方面的新人”。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张诚没有感到害怕,也没想过退缩,他把这当成一个新的挑战。“一定要有自信,一定要去努力。”虽然是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是一个在创业的浪潮里沉浮十年的人,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撑。
说起创业时是否有过担忧,是否有过惶恐,张诚表示每个人在面对陌生事物时,都会迷茫,都会惊慌,他也不例外。“当初刚出去创业的时候,家里特别反对。家人认为,在那个年代上了四年大学,好不容易有了个铁饭碗,却自己把它给砸了,回到农村种田,这是十分不明智,也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更何况,当时张诚所在的工厂十分看重他的能力,希望重点培养他,但他还是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决定自己创业。“不是没迟疑过,不是没纠结过,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有自信,一定会成功!”
在张诚看来,所学的专业,并不是决定你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的唯一因素。大学时期,张诚读的是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他只接触了三天机械领域的工作,就一头扎进了全新的领域,从机械到花卉,再从贸易到餐饮,跨越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壁垒。他从自身经历出发,告诉之江学子,在学校打好基础是重要的,是未来走向成功的筹码。
“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无论哪个专业的学子们都应该学习的,同样也是每个工作领域的从业者都所需要具备的。现在的学生的思想比较灵活,只要好好学习,成功不是不可能的事,况且机会也很多。这个年代,创业是有难度的,但是好在平台很多,只要自我发展了,也就是成功了。也不一定要赚多少钱,养家糊口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成功。”
回忆总是美好而又伤感,回想起求学的那段日子,张诚感慨万分,他说道:“我们那时候进校年龄比较小,十六岁就到大学读书了。那时候我们是坐火车过来的,从昆明到杭州,回家的票不好买,买到的票常常是站票。每次放寒暑假,我们几个体力比较好,力气比较大的男同学,帮女同学背着包,拼命往里跑,冲到火车站,把窗子打开,把女同学一个一个拽进去。那时候条件都比较艰苦,生活条件比较差,但那时候的情意很深。我和那些个老朋友在学校里一同成长,一起学习,打篮球,踢足球,一起生活,一起到学校外面打过工……”阔别十余年,曾经的“愣头青”再次回到学校,看着青春活泼的学弟学妹们,心里有感动,也有对大学时光的怀念。

张诚在校接受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