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美好需要去经历,世界那么大,总要去看看。从二十多天的行程里,真的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生活方式是我对多伦多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为一名人文学院的学生,这次的旅行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更在学术上对我帮助很大。一座座与中国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一个个博物馆里展示的艺术品,各国人种汇聚的地方,都让我对多伦多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7.9上海-多伦多
在天空“翱翔”近15个小时后,抵达了多元文化的国土—多伦多。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起,就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建筑风格和生活节奏。穿过多伦多的大街,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来到伊顿中心,看到了属于这个城市标志的宝藏。热情的人、狂欢的夜和惬意的节奏,来到这里不自觉的流连忘返……
(多伦多夜晚的街道,灯火辉煌,灯光洒向城市,繁华中带着静谧)
怀着兴奋,开始了我们为期三周的课程学习。
多大宿舍
夜晚多大的主校区建筑
外出活动的英语课
体育课,橄榄球学习
加大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国内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体验,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却让我觉得我的“听、说和读”这三个方面都有所收获。首先说“听”,虽然我们大一学都有听力课,但是听力材料的感觉和你面对面听外国人讲出来的感觉是不同的,而且听力材料中说话的人是经过仔细挑选的,他们的发音是相对标准的。而你在面对面听人说话的时候可能对方的发音就不是那么的标准,甚至让你听不懂,就很像在听方言的感觉。所以这20几天下来,你会发现,有些最开始你听不懂得句子慢慢下来你也会知道他大概说的是什么,你也可以自如的回答他。而不是像最开始,听得晕头转向的。
然后是“说”,其实我们也有口语课。但是上课的时候,并不能放开自己或者说有的时候老师的这个话题不是我感兴趣的我可能就不会选择发言,而且毕竟课堂时间有限,也没有很多的空间让我们和老师交流。而这次,因为我是一个人去的,虽然到那儿是有朋友接待我的,但更多的时候是要依靠自己的。并且这么多天下来,其实我更多学到的不是说什么新的英文单词,而是学会了更多的交际用语。这些交际用语也正是我在学校学不到的。比如说,你进了一家餐馆或者超市,那里的服务人员总会问一句How are you?如果按照我在国内的习惯,就是笑一笑就过了,然而在这里你是要回good并且反问他的。就很像小时候学的你要说I’m fine.Thank you,and you?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日常中更加的简介一些而且更加口语化。而且你也会渐渐的适应了他们的点餐习惯。他们是你进去打完招呼坐在桌子上后就会先问你喝什么,而不是你吃什么,所以需要你拿到菜单的时候就直接翻到酒水那一页并且很快决定。
最后是“读”。这里的读,我觉得不单单是指你读时发出的声音,而是你在看的那个过程。因为很多时候中文和英文的翻译并不是正好相对的,所以在点餐的时候你自己的领悟他菜单上的内容,如果没有图的话。而且当你去博物馆的候,他们的简介也都是全英文的,也是特别考阅读能力的。
集体出游
周六早晨,大家全部在宿舍楼门口集中,每次有集中通知的时候,我都是暗暗兴奋的那种,因为这有种集体春游的感觉,大家一起集合,然后坐着美式超牛无敌耐撞据说可以跟悍马抗衡的大黄蜂(因为黄色)校车去往目的地,没有雾霾的加拿大天空,天气是真的好,一路上大家可以说说笑笑,顺便看看沿途的风景,有事没事再前前后后分点出门洗好的樱桃,仿佛回到了小学,惬意极了。

尼瓜拉加大瀑布,美加交界瀑布
游学过程中,学校安排我们参观了安大略省政府,通过参观,我对加拿大的政体和立法程序有了一些了解。加拿大的政治制度为联邦制、君主立宪制与议会制。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加拿大总督由英国皇室委任、由加拿大总理提名,总理由多党政党投票选举产生,也就是政党进行国会的席位竞选。
从这次的加拿大之行中,深切体会到了两国文化的不同,感谢学校能给我一次出国锻炼的机会,这次加拿大之旅既锻炼了我的英语能力,又让我长了很多见识,令我终身难忘。
注:2018年报名信息请咨询0575-81112628 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