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学院举行为期一天的“应用型高校建设下的专业内涵提升与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副院长潘海涵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部、教学质量监控部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部)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教学教务秘书参加了会议。
会上,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计伟荣教授首先作“地方工科院校新工科建设思考”的讲座。计伟荣围绕“新工科是什么?”和“新工科干什么”的问题,系统全面地解读了新工科建设的具体内涵。同时分享了浙江工业大学新工科建设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就我院应用型高校建设背景下如何提升专业内涵提出了宝贵意见。
潘海涵在会上讲话。他对新学期的几项重点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各二级学院要主动思考、积极谋划,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提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结合新工科思想,做好部分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工作;以学院星级专业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在同类院校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二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破惯性,着力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和“小班化研讨”教学,进一步扩大“一课双师”覆盖面;以学院首批核心课程建设为载体,引导各专业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完善过程性评价,逐步实现从单纯“知识”掌握考核,向“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方式转变;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希望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特别是学科竞赛工作,二级学院要加大投入,同时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要精心组建指导教师与参赛选手队伍。三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除学院层面的监控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外,各二级学院也应建立完善独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真正落实到包括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评价体系、信息反馈与改进等各个教学环节,使质量保证体系形成闭环,提高运行实效。
会上,教务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对2017年下半年主要教学工作作了部署;商学院孙捷、信息学院徐欧官、建筑学院唐瑜、中旅学院王伟等四位副院长分别用PPT分享了各自学院专业内涵建设情况,并对进一步形成具有优势特色的专业建设提出了设想。
下午,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在分组研讨中,对我院专业内涵提升的途径、问题和对策展开了充分讨论;在同时举行的各二级学院教学教务秘书业务培训会上,教学教务秘书对教学教务管理各环节工作进行了系统性学习和交流。